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一)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领导地位的政治界定。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发展才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制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依据和基础。我们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三)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党已经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近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出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不折不扣、坚定有力地完成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项目标任务。
二、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在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上狠下功夫。
(一)切实强化制度意识,深刻认识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制度执行力方面也有显著提高。但要看到,目前在实践过程中,一些领域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治理效能的“短板”。制度一经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抓落实,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就会形同虚设,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橡皮筋”。要善于运用制度治理国家,更好地把国家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增强制度意识,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引领全社会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提高制度执行力,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标杆、作出示范、当好表率。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防止“破窗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增强斗争精神,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三)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严格监督是保证制度不折不扣贯彻执行的关键。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明确各项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对把制度当摆设、破坏制度、违法违规违纪的,都要严肃查处,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
三、加强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懈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优势不断彰显、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14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们要加强制度自信宣传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前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治理中国的问题,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近百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因此必须倍加珍惜。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干部和人才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
(一)突出提高治理能力,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新时代的干部队伍必须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政治过硬、改革意识强、能力水平高、敢闯敢干。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注重培育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强弱项、补短板,学真本领,练真功夫。要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着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改进干部推荐考察方式,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准,把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及时大胆用起来。
(三)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各国都在抢抓机遇,优秀人才的国际争夺日趋白热化。要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建设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做好各类人才教育培训、国情研修等工作,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有机统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决定》提出的各项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5日 04 版)
(责编:乔业琼、闫妍)